新闻来源:宣统部 终审:邹春芸 审核:吉好你布 编辑:袁志桃 文:彭文艳、吉好你布
在西昌民族幼专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积极响应对口支援号召,背上行囊,从自己熟悉的土地,来到凉山扶贫扶智,为西昌民族幼专发展奉献青春、奉献年华、奉献红比夕阳的退休生活。今天,推出榜样力量第二期。
毛娟,中共党员,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高校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组成员。四川省音协会员、全国高校音乐教育学会常委理事、组织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专业委员会会员、四川分会理事、四川省教育厅基础教育改革专家组成员、四川省教育厅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特邀研究员、教育部中小学音乐教师国家级培训首席专家。从事高校音乐教学工作37年,培养了40余名硕士研究生,多名学生已成长为高校领导。100余名学生在全国、省级声乐比赛中分获金、银、铜奖。发表了《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研究初探》《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应突出学生的师范能力训练》等国家、省级学术论文21篇。凭着一份对音乐教育的热爱,退休8年后,又返聘回四川师范大学。退休不褪色,始终奋斗在教育一线,2020年9月,她克服重重困难,带着扶贫扶志初心走进了凉山,来到西昌民族幼专开始了她的对口支教工作。
初心引路 奉献西幼
到学校之前,毛娟教授了解到,西昌民族幼专是一所在国家脱贫攻坚、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和学前教育大背景下新建的学校,学校的建立将为凉山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作为一名老党员,入党时的铮铮誓言犹在耳畔,“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到凉山尽自己绵薄之力为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有发展”的音乐人才,让音乐之花在大凉山盛开。
坚定的决心催生坚决的行动。在学生还没有到校之前,她先一步抵达学校,开展对专任教师的培训;通过调研,她建言献策: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成立专门的督导组;举办大学生艺术节,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举办教师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这些良策一一被学校采纳。
在自破自立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毛娟把音乐班由原来的大班教学改为小班教学,三十四个学生分为十一组,三个人为一组单独辅导。
“小班教学累了老师但乐了学生,通过分组教学,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了,学生们的进步却非常明显,精细化教学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了知识”毛娟说。
同时,她还建立了西昌民族幼专首个大学生合唱团,利用傍晚、周末等课余时间进行排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毛娟教授荣获了西幼2020年“最美支教老师”、2021年“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她亲自策划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获全省“欢歌新时代颂歌献给党”快闪第一名。一份份荣誉、一本本证书,是她辛勤劳动付出的成果,更是对她倾情西幼的肯定。
红烛精神 润物无声
凉山基础教育落后,凉山专业的音乐教师更是缺少,在一些偏远的地方,一所学校有时连一个专职的音乐教师也没有。毛娟暗下决心:在西幼,培养本地人才。这群对音乐知识充满渴望的彝家孩子生于大凉山,长于大凉山,学成后就会像随风飘散的蒲公英,带着音乐的种子在凉山生根发芽……2020年11月,3个月支教时间稍纵即逝,望着这群叫自己“毛妈”的孩子,不舍之情又一次油然而生,她毅然作出了陪学生一起毕业的决定,支教时间也从当初的三个月变为了三年。
“毛妈时刻把我们放在心上,从教学到生活,都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她可以留在更好的环境,享受自己更为惬意的退休生活,却来到了这里,陪着我们一起毕业,她是来自大城市的汉族阿妈,但和我家里的阿妈一样亲。”来自越西县越城镇新村的曲木尔古木说着说着,情到深处,眼里就泛起点点泪光。来自昭觉洒拉地坡乡的布格阿依说,初次见到“毛妈”时,觉得她很严肃,深入接触后,觉得“毛妈”对专业教学要求严格,但在平时她对学生的关爱就像妈妈一样。布格阿依总是骄傲地说,她有两个妈妈,一个是在家辛苦挣钱供自己读书的彝族妈妈,一个是在学校辛苦耕耘的汉族妈妈。因为有两个妈妈的陪伴,自己的大学生活非常非常幸福。
今年7月临近期末考试,毛娟一边牵挂病重的母亲,一边思考着期末工作,分神的霎那从楼梯间摔下,造成了尾椎骨折。但她坚持上课,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每次上课前,都会到一楼帮“毛妈”提包,下课后送“毛妈”到公寓门口,话家常、帮按摩,包中时常出现的小小棒棒糖,还有平安夜的苹果,都承载了同学们对“毛妈”的真挚情意。
无悔情怀 扬帆远航
“选择了支教就选择了一份责任,选择了这群学生就会有所付出”,在辛苦支教的日子里,毛娟更多的是对自己家庭的亏欠。自古以来,忠孝难两全,90岁高龄的母亲,卧病在床。想母亲了,就让家人发来照片,看见母亲病重、手脚肿胀的照片,只能默默流泪,待擦干眼泪、调整好心情,又拨通母亲的电话,将思念和愧疚都通过电波越过万水千山传达给老人,以求得到家人对自己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除了母亲,另一边是对儿子的牵挂和亏欠,一直以来,毛教授总是以事业为重、以学生为中心,疏于对儿子的陪伴和关心关爱。儿子常常说,“我妈妈有很多很多的孩子,从上世纪90年代起,她教过的学生都叫她毛妈妈,她和学生在一起就有摆不完的龙门阵和办不完的事。”看到妈妈从中收获的硕果,获得的满足、快乐和幸福,由衷地为她高兴,对她的选择表示理解和支持。这一切也成为毛娟教授坚守支教的强大动力。
新的学期又悄然来临,毛娟的记事本里也立下了新的计划:组织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和学校“秋之韵”诗词演唱会,与四川师范大学共建两校音乐教育成果展示会,带西幼学子参加下一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比赛……相信有一天,毛娟用热情、耐心、汗水和智慧浇灌的音乐之花,会被西幼学子散播在大凉山这片土地之上,并结出累累硕果。